眼下正是春耕繁忙期,新疆部分棉農卻仍處于糾結中。
過去一年,新疆棉花種植總成本達到歷史最高水平,但籽棉價格同比卻明顯下降,導致植棉農戶普遍出現虧損。與此同時2023年棉花補貼政策一直未能公布,影響了部分種植意向的確定。
近日,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財政廳網站發布《自治區2023年惠民惠農財政補貼政策清單》明確了棉花種植補貼政策,給種棉農戶吃下了定心丸。
種棉成本上升
植棉意向下降
3月下旬,喀什、阿克蘇、庫爾勒等地棉花播種進入"倒計時",其中農一師,農三師等部分團場已陸續開犁。但由于2023-2025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尚未公布,部分地區2022年第一批目標價格補貼款尚未到賬,仍有一定比例的農民種植意向不明朗。
阿克蘇柯坪縣某植棉大戶表示,2023年計劃種植細絨棉750畝、長絨棉280畝,但考慮到政策面的不確定性、流動資金比較緊張,因此4月中旬前只準備在宜棉區播種650畝,非宜棉區或產量偏低的地塊則需要再觀察,等待2023年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出臺后再做決定。該農民反映,2022年扣除土地承包費、人工管理費、機械費用(含備耕、播種、噴藥、采收等)等各項支出,在不考慮目標價格補貼的前提下,每畝凈收益不足60元,因此期待2023年棉花目標價格標準能有所提高,同時全面實施質量補貼,實現優質優價,創收增收。
據中儲棉信息中心,為進一步掌握2023年中國棉花種植意向,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于2023年3月中下旬展開全國范圍棉花種植意向調查。樣本涉及14個省(自治區)、46個植棉縣(市、團場)、1700個定點植棉信息聯系戶。調查結果顯示,2023年中國棉花意向種植面積4389.1萬畝,同比減少227.9萬畝,減幅4.9%,其中,新疆意向植棉面積為3842.5萬畝,同比小幅減少89.3萬畝,減幅2.3%。
分析指出:新疆植棉意向下降的主要原因是:一是2022年度籽棉收購價格較低,影響植棉積極性;二是2022年春季水費、棉種、農資普遍漲價,植棉成本明顯增加,主要靠目標價格補貼支撐收回成本;三是為保證糧食安全,部分地區計劃今年增加糧食種植面積。
內地植棉意向下降主要原因有:一是2022年受天氣影響,產量和質量都有所下降;二是籽棉收購價格下跌、植棉成本上升,導致種植收益較低。
定心丸來了!
雖然植棉意向下降并非只受政策單一因素影響,但補貼政策的出臺卻能夠起到定心丸的重要作用。
4月10日,自治區財政廳網站發布《自治區2023年惠民惠農財政補貼政策清單》?!墩咔鍐巍饭灿?6項補貼政策,涉及城鄉最低生7年活保障、價格臨時補貼、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、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等內容,并附有各項補貼政策的申領流程、咨詢方式等。
但是與小麥、大豆、花生等農產品不同,種植棉花的價格補貼標準并非是確定的,是每年一定。當采價期市場平均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發放補貼,高于則不發放。
眾所周知,國家對新疆地區實施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,其目的是調動棉農的生產積極性,使得全國棉花種植持續向優勢產區集中,目前新疆棉花種植面積處于國內絕對領先地位。
但是棉花目標價格是三年一定。201至2019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為每噸18600元,2020年至2022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也為每噸18600元。到了2023年,需要重新制定新疆棉花目標價格了,市場對此非常關注。
也就是說,現在明確了2023年繼續執行棉花補貼政策,但是究竟補貼多少,關鍵在于目標價格的確定。